亚新体育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十几年前路过康巴什的时候,我做梦也想不到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谈起鄂尔多斯康巴什区这些年的变化,作为最早的一批居民,鄂尔多斯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何怀东尤为感慨。
始建于2002年的康巴什,是在荒漠上拔地而起的一座新城。时光流转,如今的康巴什,半城楼厦半城花,已是全国首个以城市为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座“无工业”的花园式城市、“幸福宜居之城”。
经过一代人筚路蓝缕的建设,康巴什已成为内蒙古城市文化经典的杰作亚新体育,演绎着城市建设的匠心独运,“暖城”的民生温度也为这里带来了更多人气。
21年的变迁,曾经的苍茫之地又是怎样升腾起令人神往的绚烂彩虹?近日,央广网记者走进康巴什,一探究竟。
21年前,穿越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三面环绕康巴什的乌兰木伦湖还是一片寂寞沙洲。“别看现在宽阔的街道车水马龙,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脚下的地方时,这里还是乡村小路,甚至还迷过路呢。”何怀东说。
57岁的何怀东是个地道的陕北人,2004年,何怀东初次来到康巴什,彼时的康巴什塔吊林立、大兴土木,城市建设刚刚拉开帷幕。
“十几年前,康巴什荒凉得很,出租车司机也不愿意来,返途还要空跑,谁又能想到现在的变化?转眼间,这里已是闻名全国的旅游城了。”在乌兰木伦湖畔看浪漫烟花、赏亚洲最高音乐喷泉,带着孩子去鄂尔多斯大剧院看演出,这些已是何怀东生活里的日常。
本世纪初,随着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当时的鄂尔多斯城区规模不够,配置资源、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不足,城市化水平低,已不能满足人口和产业集聚需要。
为解决“大工业、小城镇”的结构性矛盾,鄂尔多斯按照构筑“一市两区、三个组团”城市体系的构想,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互促。2002年,康巴什开始设计规划。之后,在一片只有两个村庄、2500多名村民的荒地上,康巴什迈出了建设的步伐。
康巴什三面环水,旅游资源丰富,没有走靠资源发展的老路,而是在新型能源经济和第三产业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使它成为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
如今漫步在康巴什区街头,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当初的荒漠图景早已难以想象。截至2022年底,康巴什城区常住人口12.45万人,绿化覆盖率达42.63%,人均公园绿地104.47平方米,市民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一处公园绿地。
鄂尔多斯地标性建筑图书馆(左)与博物馆(央广网发 康巴什区委宣传部供图)
“努力打造鄂尔多斯生态治理典范的康巴什样板。”《康巴什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康巴什区着力营造更具生命力的生态空间,更大力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我们身处中轴线,旅游城市是名片,公园广场四处建,空气优良人强健,赛车小镇飙一圈,马上游城美无边……”前不久,一段1分49秒的康巴什城市宣传片火热“出圈”,视频中这段RAP是“75后”的康巴什文旅局长白玉龙完成的。在过去几年间,白玉龙铆足了劲想让全国乃至世界重新认识康巴什。
2006年底,白玉龙调任到当时的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那时百十号人都在一栋小白楼里办公,甚至吃住都是在楼里。“从行政秘书一路到今天,我的工作和生活也见证着康巴什每一天的变化。”
“今年‘五一’假期,康巴什区累计接待游客51.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49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0%以上。”在白玉龙看来,这个数据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城市,近年来,康巴什又从全域旅游的高度思考与谋划旅游业发展,努力打造“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体系。依托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以及周边的沙漠、草原等风光,以及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城、鄂尔多斯赛艇大师赛等著名赛事活动,康巴什的旅游人气越来越旺。
城市建起来了,人口多起来了,社会治理便是下一个问题。在康巴什区哈巴格希街道达尔罕社区,辖区居民主体以转移农民为主,其中征地移民户占84%。
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生活,从差序格局到基层治理,面对辖区内占比相当高的老年人口,社会治理工作又是如何展开的?记者跟随着一群六七十岁的居民进到了社区服务站。
“各位叔叔阿姨,你们平时有关注过电信诈骗事件吗?”一声洪亮的年轻嗓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闻声望去,原来是24岁的社工刘大志正组织辖区老年人开展“老年人居家安全小组”活动。
高分贝的音量、耐心的引导、体贴的帮助,在刘大志的身上,社工这一职业形象变得明晰起来。
2022年亚新体育,刘大志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毕业后,便留在了当初实习的哈巴格希街道社工站。曾经家长眼里的孩子,如今成了社区老人的依靠和贴心人。
“社会工作辐射范围小、内容繁琐,有时候也不知如何下手。但捧起居民递到手中的热茶时,他们的笑容让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刘大志笑着说,只要大家需要,他会一直努力做好社区工作,做好居民的服务员。
社会工作的第二课堂在基层。近年来,康巴什区累计培训社工专业人才2000人次,持证社工240人,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签订了政校合作协议,累计促进20名社工专业大学生就地转化为驻站社工。
“小梅!你今天忙不忙?”72岁的高和萍老人老远便和门口的工作人员熟络地打着招呼。
老人口中的“小梅”是康巴什区民政局副局长袁小梅。“85后”的袁小梅是个资深的基层工作者,自大学毕业后便以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开启了职业生涯,附近的居民们几乎没有不认识她的。
“一小一老”,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康巴什社区干部、阵地建设虽然充足,但是专业能力不够、资源闲置明显、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少等问题仍然突出。
“‘五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基层治理行动框架。该模式可以恰好发挥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调动起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摸得到的幸福温度。”谈起基层社会治理,袁小梅颇有心得。
在康巴什区哈巴格希街道社工站亚新体育,“老年人居家安全知识小组”“银发生日会”“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辖区居民前来参与。此外,义诊义剪、入户探访、按需帮助、亲情陪护……贴心周到的服务让老人们开心又省心。
从社区工作、小组活动到个案关注,再到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各类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以及社会慈善资源和高校人才的链接,康巴什区“五社联动”模式基本实现了民生服务的全覆盖。
数据见证了康巴什区“五社联动”的付出。2022年,康巴什共开展社会组织政策解读、机构建设等一体化培训200余场次,培育达尔罕社工中心等专业服务类、矛盾调解类社会组织105家,其中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5000余场、服务人数12万余人次。全区8家社会组织获评4A级社会组织。
跟随刘大志走访入户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康巴什区的大街小巷、住宅商户,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二维码。
“以前,小区台阶处没有安全护栏,我停车时因为视线盲区,将车开到了台阶下面,损失不小。通过扫描小区的户外码,我把问题反馈到了平台。没想到第三天,小区所有台阶旁都安装了护栏。有了这些二维码,我们生活可是方便多了。”见记者盯着二维码端详,康新街道居民叶玲热心地介绍起来。
“居民扫描室内码就能迅速把信息汇集到社区,扫描户外码就能及时上报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我们还推出了商户码、电动车管理码、流动摊位管理码等亚新体育。”鄂尔多斯市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玥说。
2021年9月,鄂尔多斯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以此为契机,鄂尔多斯推出自主研发的“多多评·码上生活”国有数字化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多多评”平台),在康巴什区率先试点推行“码上生活、码上服务、码上治理”的“二维码+”智慧治理模式。以小程序为载体满足居民生活场景多元需求,激发城市数字经济大潜力。
“为深入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康巴什区将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大数据思维等理念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行‘二维码+智慧治理’模式,通过‘物质+品德’市民积分体系,构建起人人都是网格员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康巴什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侯猛说。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机器提示音响起不久,32岁的“多多评”平台专职骑手梁海峰便匆匆跑进一家水果店内,等待接收订单物品。在休息的间隙,梁海峰告诉记者,从这里叫外卖的市民越来越多,商家入驻的范围也变得更广泛。
鄂尔多斯市高质量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子源介绍,“多多评”平台以市场化方式提供餐饮美食、便民超市、瓜果蔬菜等各类商品的国有化外卖服务,仅收取5%的基本运营成本,将大部分利润按比例返还给商户、消费者和外卖员。
“新蜂生活”平台上线个月以来,累计已为商户让利987万元,拉动提升商户营业额6643万元。外卖小哥每单收入增加20%,并享有五险一金等全面保障。
“平台上的物质积分是政府在平台上提供给居民的奖励,通过扫‘多多评’平台的专属码可以直接抵扣现金,既实惠了群众,又带动了我们小商户的发展,一举两得!”康巴什区康城社区的一家超市经营者方刚说。
截至目前,康巴什区“聚合码”已推广商户2041家,实现交易额超2.5亿元,总交易笔数419万余次;使用积分金额总计1592万余元,平均每1元人民币积分撬动6.96元人民币消费,杠杆和拉动效应明显。
康巴什区“多多演”活动现场设置“多多集市”(央广网发 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同时,康巴什区通过动态调整发放额度和折抵标准,定向帮扶特定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加快复苏。2022年,康巴什区三产服务业批零住商增长率实现全区第一。
“流量也是生产力”。依托“多多评”智能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激励拉动内需、提升数字治理效能、推进第三次分配等效能,康巴什区逐步探索出一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字财政化”的发展道路。
“康巴什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广阔空间。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国西部地区,不断给个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基础,使更多人能享受到良好的设施与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光军表示,人口和收入的增加,消化掉了康巴什的房地产存量,未来这里还会有更强的发展后劲。
康巴什,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蒙古语意为“卓越的老师”,这个二十年前开始建设的城市,曾在城市超前规划初期被国外媒体称为“鬼城”。
1969年,我作为知青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从此之后,我便与鄂尔多斯结缘半个多世纪。康巴什翻天覆地的变化撞击着我,感动着我,这片热土赋予了我文学创作的营养。
为缓解城市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鄂尔多斯市于2002年拉开了康巴什城市建设的帷幕。一开始,大多鄂尔多斯人并不知道康巴什在哪儿,后来方才知晓是伊金霍洛旗的哈巴格希乡亚新体育。当时,全乡仅有二千多人口,生活在几百平方公里的荒漠里,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
说干就干!于是,亘古荒漠的春天来了,处女地被开垦了,连片的大漠被推平了。短短几年,城市已初具规模。曾有人戏称,国家有一半的塔吊,都来到了康巴什,而我也曾为朦胧夜色笼罩下的塔吊剪影激动过,骄傲过。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康巴什也不是一蹴而就,“鬼城”早已是过去式。如今这里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是一座内陆荒漠上的4A级旅游城市,也是数字经济和智慧治理的科技城市。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水在城中,城在草原,一座多彩的现代化草原新城正在冉冉兴起。
康巴什是一个免费4A级景区。世界最大的雕塑群,世界最大的广场,亚洲最高的音乐喷泉均坐落于此。漫步康巴什,满眼皆是景色,每步都有风情。当夜幕降临时,华灯初放,音乐喷泉直上云霄,放眼望去,十里广场千姿百态。如今来康巴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网红城市”吸引力持续攀升。
康巴什也是世界荒漠化治理的标杆。鄂尔多斯出色的荒漠化治理实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康巴什区召开。康巴什以巨大的工程固沙方式,创造了在沙漠里造城的人间奇迹,构建起了绿色、低碳、富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并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数十年来,康巴什从无到有乃至繁荣发展,百里荒漠早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现代化的城市气质跃然纸上。当我每天早上打开窗户,呼吸着康巴什的清新空气,也是感慨万千,对着康巴什这个年轻的老朋友,千言万语化作一声:早安,康先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