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新体育厦门均衡布局公园绿地,久久为功成就绿美之城,提升市民绿色获得感。图为蓝绿交织的城市风光。
春阳抚照,亚新体育万物滋荣。昨日是全国第45个植树节,随着春天序幕的拉开,植绿、护绿、爱绿的行动正在厦门轰轰烈烈开展。
放眼厦门,岛内岛外,一派生机:在山海健康步道沿线,火红的炮仗花如瀑布般倾泻而开;在大屏山郊野公园,成片山樱花盛开,娇艳欲滴;在湖滨南路、厦禾路等主次干道,宫粉羊蹄甲、火焰木等竞相争艳;在新开放的石头皮山公园、集美儿童公园,处处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自然也不负春光,纷纷走出家门,走进公园、绿道,畅享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精心运笔,成就大美。近年来,厦门园林绿化工作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目标,以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按照“间绿透绿、显山露水”的工作思路,重点推动园林绿化景观“由绿向美”转变,通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宜居项目建设、绿化彩化氛围布置、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等工作,为更高水平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提供坚实保障。
“现在的厦门,满眼是绿,四季有花,整座城市像是一座大花园,与改革开放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2月28日,站在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线岁的陈金海一边欣赏着眼前山水交融、城景相依的景色,一边用手机不停拍照。
陈金海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在他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前的厦门,市区没几座公园,到处可见黄土,岛内的几座山,也被人们乱砍滥伐成了“瘌痢头”。
上世纪80年代,习在厦门工作期间,亚新体育注意到乱砍滥伐现象后,迅速作出部署,及时遏制了乱象。他说:“我来自北方,对厦门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贵的。”
习在厦门工作期间还主持编制《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海港风景城市”。厦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建设良好生态环境”这一中心任务展开各项建设,按照《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既加大建设力度,增加绿地面积,提高设计和建设水平,又逐步提高原有绿地的档次水平和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殷殷嘱托,持续指明前进方向。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同志到厦门调研时,勉励厦门要“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2017年,习在金砖厦门会晤时盛赞“今天的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厦门久久为功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40多年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13%提升到45.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79平方米提升到14.84平方米。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如今的厦门,亚新体育四季常青、四季有花、推窗望绿、移步异景。180多座公园星罗棋布、各逞娇媚,16800多公顷园林绿地多彩多姿、生机盎然。绿色,已经成为厦门的最美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在湖里区石头皮山公园,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亚新体育园内绿意盎然,曲径通幽,不少市民在这里或休闲健身或登高赏景,或沐浴阳光或踏青遛娃。
“以前这里是一片脏乱无序的山坡,违章搭盖比较多。政府部门下大力气整治建设,拆违复绿,增加公园设施,为我们茶余饭后休闲锻炼提供了好场所。”正在公园游玩的市民张芸说。
厦门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但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舍得拿出好的地块、加大资金投入,用来建设公园绿地,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厦门大力推进筼筜湖治理,关于湖心岛地块的开发,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里是核心地段,用来开发房地产项目能产生显著收益,也有人说,这里应该建公园留给市民。最终,厦门将湖心岛确立为厦门市中心休闲性质的绿色开敞空间——白鹭洲公园。
如今的白鹭洲公园,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绿化景观与休闲文化设施,使其成为厦门城市的“磁心”和“绿肺”,更是厦门的“城市客厅”、“城市原点”和国家重点公园。2022年,新建健身环道,进一步提升了公园便民性。
在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过程中,厦门坚持“把最好的环境留给自然、文化和百姓”的理念,打造了占地面积约71.7公顷的五缘湾湿地公园,吸引了“最美候鸟”——栗喉蜂虎等鸟类在此繁衍。
在厦门岛外,从滩涂上建起来的水上大观园——厦门园博苑,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重点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自2021年5月1日起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今年3月5日,位于园博苑内的集美儿童公园开启试运营,市民户外亲子游再添一个好去处。
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分别以市花岛(三角梅)、市树岛(凤凰木)和市鸟岛(白鹭)命名。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公里的带状公园,为新城带来大量的活力。
在城市高强度开发的同时,厦门不断探索公园绿地建设新路径:通过梳理街头绿地和闲散的公共空间、边角地块,“见缝插绿”建成近200个口袋公园,同时,融入文化、体育等元素,让公园绿地“养眼养脚又养心”;建成200多公里的健康步道,像串珠般,串起山海湖等景观资源,进一步满足市民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需求。
“福兔呈祥、福满乾坤”,2023年癸卯春节期间,厦门街头巷尾花团锦簇、热闹非凡。
厦门市政园林部门在原有的绿化彩化氛围布置基础上,通过更新时令花卉、庆祝标语等形式,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福”文化宣传相结合,营造出主题鲜明、欢乐祥和、福气满满的节日氛围。
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园林绿化景观“由绿向美”转变。从2017年迎接金砖厦门会晤召开,到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到“九八”投洽会、海峡论坛、金鸡百花电影节……每逢重要节点、节日、盛会,各式造型新颖、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文化和艺术气息的绿雕,总能让厦门穿上盛装,让近者悦、远者来。
2022年,位于厦门老城区的一株137年树龄的古榕树,受到厦门市民的广泛关注。一次是持续降雨过后,古榕树突然倒伏,市、区级绿化部门调集专家及时介入,积极抢救。另一次是,为了保护这株古榕树,厦门不惜增加建设成本和工期,特地修改调整了地铁3号线南延段厦大南门站的建设方案。
近年来,厦门不遗余力地保护古树名木,大力推行“一树一园”,打造以古树为主题的休憩区和小公园;强化“一树一策”“一树一档”,推动古树名木管理和巡查的精细化、常态化;出台福建省首个以古树名木管护和复壮为题材的地方标准——厦门市《古树名木养护技术标准》,引导提升本市古树名木精细化养护质量;出版《厦门古树名木图册》,加大宣传,提升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2022年,厦门市对古树名木基本情况、生长状况、生长环境、养护管理、设施保护、存在问题等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摸清各区古树名木保护情况,共抽查180株古树,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已登记挂牌的古树名木共1788株,古树名木长势基本良好。
近年来,厦门坚持向创新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持续推进园林绿化监管服务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法者,治之端也。厦门充分用好特区立法权,早在1996年就颁布实施了《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园林绿化条例》,此后又多次进行了修订,确保其与时俱进。2018年8月1日,新修订的《厦门经济特区园林绿化条例》施行以来,厦门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法规规定,共制定园林绿化相关地方性标准和配套制度24件。全市初步形成“生态良好、总量适宜、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宜居宜业、全民共享”的绿地系统,成为福建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
厦门创新推出信用评价机制,实行“诚信激励、失信惩戒”,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健康发展。2022年,共有665家符合参评条件的企业进入厦门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定A级企业52家,BB+企业98家,BB-企业467 家,C级企业48家。
信用结果发布后,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联合市建设局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绿化工程招投标等工作,对园林绿化企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引导鼓励企业注重工程质量安全和履行社会责任。
厦门还持续用好考评利器,通过组织第三方考评团队,深入一线发现问题、通报问题、督促整改,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绿化管理提质增效。
2022年,市市政园林局每月组织考评团队对纳入考评范围的258条道路进行全覆盖考评,并抽取30条道路进行复评。9月份印发并启用2022年《厦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第三方专项考评管理办法》,新增221条道路和91个公园作为考评对象,逐步扩大园林绿化考评范围,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科学化、智慧化水平。
2022年,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深入推进行业指导服务,印发《厦门市园林绿化白皮书(2020-2021)》,向社会公布我市园林绿化基础情况,为园林绿化从业者做好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有力指导;印发《厦门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全过程导则》,为加强我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全过程管控,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施工、监理、评审等环节提供系统、详实的指导性文件。
2023年,厦门绿化工作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贯彻习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以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努力拓展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今年全市计划任务:完成新建、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00公顷)、立体绿化24处、绿道50公里、特色精品公园6个、郊野公园1平方公里、“口袋公园”(小游园)24个;完成30条道路小散乱绿地改造,创建1个省级森林乡镇、1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完成省、市下达的2023年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等任务;完成省林业局和省绿化办下达的2023年义务植树等任务。
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二三”战略规划和“两高两化”建设部署,发挥市绿化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绿化工作的职责作用,做好厦门翔安机场进出岛通道绿化景观提升的行业指导,推动我市主要片区、重要节点绿化景观提质增效,助力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积极推进老城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更新,加快新城片区的主次干道、公园、社区等公共空间的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完善道路绿化景观标准,抓好道路绿化项目建设,塑造“观花识城”的乡愁情怀,营造“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特色景观;加大立体绿化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景观质量,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高品质园林绿化景观。
进一步完善绿道系统的空间布局,构建城市、城郊、远郊多层次的绿道体系,加大绿道项目策划力度,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将步行、慢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与绿道功能有机结合,在绿道中嵌入慢跑线。
实施绿地系统规划,大力开展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推动郊野公园建设,提升生态功能;加强游园(口袋公园)建设,在群众身边建绿,构建“小、多、匀”的公园体系;结合公园改造因地制宜设置跑步道等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完善公园无障碍设施,提升公园服务功能。提高公园文化品位和内涵,打造精品公园。
按照“间绿透绿、显山露水”总体思路,梳理乔木林下空间,拓展更多可供市民休闲游憩的绿化空间,构建开放通透、疏林草地的园林景观,塑造温馨、亚新体育怡人的公园绿地,让老百姓不仅能“看到绿”还能“走进绿”。通过硬化、铺装等形式,对生长不良、景观质量差、小散乱、影响市民通行的人行道绿化带进行改造,拓宽人行道,营造舒适、开阔、怡人的街区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养眼、养心又养脚”的需求。
认线个植树节相关活动,丰富和拓展义务植树实现形式。大力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积极推广“福建全民义务植树网”应用平台,探索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等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形式。加强宣传,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
加强重要节假日、重要节点的氛围布置工作,在重要节假日,多样化运用主题绿雕、市花花材、时令草花、沙生植物等进行特色造景,提升园林绿化景观的影响力、艺术感染力和市民获得感;谋划开展第二届花境大赛,提升我市园林景观的营造水平;策划开展首届阳台绿化大赛,充分激发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积极性。
组织开展古树名木“双随机”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古树名木的各项保护措施,做好古树名木资源摸底调查工作,组织编制古树名木画册,规范开展古树名木认定、注销工作,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原则,结合日常绿化养护工作,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好各类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 江鸣涛 王龙平 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 黄嵘 王火炎 林铭鸿 张江毅 摄)